凡服此等热药,总要服至周身、腹中发热难安时、然后与以一剂滋阴,此乃全身阴邪化去,真阳已复,即与以一剂滋阴之品,以敛其所复之阳,阳得阴敛,而阳有所依,自然互根相济,而体健身轻矣。明是甘咸养阴之法,必是肺热无疑。
主方却又云:治三阴厥逆,可知这一点元气,彻上彻下。惟阳证发厥,热极成寒,仲景有厥证用白虎之条,人多不辩。
邪伤阳明、少阳及三阴,即从阳明、少阳、三阴之方治之,邪立法,则正立复。又曰热汗者,阳分之征。
五气生万物,一物一太极,一物一阴阳。急宜回阳降逆收纳。
《经》曰:阳明主阖。坤中得阳即是火,火曰炎上,故能启示上升而交于心。
究意循环盛衰之理,不作病看。细阅其方,大半都是六味地黄汤、回龙汤、生地四物汤加炒芥、藕节、茜草、芧根、牛膝、大黄之类,专主滋阴降火。